春捂≠乱捂!宝宝到底应该怎么“捂”?

每年春天,很多孩子都会被一句话害病——“春捂秋冻”!

春天一到家长们常常会带宝宝出去逛个公园、踏个青,通常都会给宝宝捂得严严实实,但是“春捂”也是有一定技巧的,你得捂对地方。

一旦春捂的方式搞错了,反而会降低宝宝抵抗力,容易使疾病入侵。

其实啊,大家都误解“春捂”了,“春捂”的真正原因在于:春季温差大!穿多出汗,穿少着凉,加衣减衣都得慢慢来。

春天如何穿衣,孩子才能少生病!

春捂三大误区

误区一

只要是春天就得“捂”

捂多了,感冒是小事!但,小宝宝捂多了甚至会丧命!

婴儿自身温度调节能力比大人差,新陈代谢快,容易出汗,热起来也不会说,捂出事就来不及了。

误区二

出汗了也不能脱衣服

宝宝出汗了,也不敢脱衣服,怕散热太快,让宝宝感冒。于是,很多家长干脆就不脱了。

你真的以为这样就没事了?如果不及时脱衣散热,会造成宝宝脱水,全身乏力,发热,捂出湿疹。

误区三

手冷了就要加衣

很多妈妈喜欢用摸小手来判断冷热,小手一冷,马上加衣。其实这是不科学的。

因为孩子的心脏小,心脏泵出来的血液到达四肢末端都会比较少,所以正常情况下,孩子的手脚都会偏凉。

最标准的判断孩子冷热的方法是摸后脖颈,温暖,不出汗,就说明穿衣很合适,不需要加衣。

后脖颈冷,背上又有汗,说明穿多了。

后脖颈冷,背上又无汗,才要加衣服。

什么时候捂?

1 15度分界线

研究表明,对于孩子来说,气温15度是个分界线。高于这个温度,可以适当减少衣服,低于这个温度,就要及时加衣。

2 两个标准

① 昼夜温差大于8℃,要捂。

② 气温回升小于7天,要捂。

春捂好时机——三暖一凉

一 暖 背

背和肺离得最近,凉到背,容易引起咳嗽,肺炎,发烧。

二 暖 肚

宝宝肠胃较弱,腹部受凉,容易引起腹痛、腹泻、胀气,消化不良。

三 暖 脚

脚离心脏最远,血液供应少,而且表面脂肪薄,保温能力差,对寒冷也就非常敏感。

但!头部这个地方不能捂!

《0-3岁婴幼儿保育与教育》一书中说:有研究发现,人体三分之一的热量由头部散发。

超实用的穿衣指南

意思就是,穿的衣服可以像洋葱一样,一层一层脱下来。

每一层都轻薄柔软。这样衣服与衣服之间会形成隔绝冷空气层,达到保暖作用。而且这样的穿衣方式方便宝宝穿脱,无论冷热都可以随心而变。

当户外活动时,家长也可以在宝宝的后背垫上一块汗巾,出汗后及时抽掉即可。

特别注意

# 宝宝的穿着一定要舒适环保并相对宽松,除了保暖和方便穿脱,还有利于宝宝的四肢活动。

# 当宝宝醒着的时候,一定要让宝宝的小手伸出衣袖外,尽可能多的让宝宝触摸和玩耍,手指的活动能促进大脑皮层的发育,让宝宝既健康又聪明。

有一种冷叫做,你妈觉得你冷。这句话无论是襁褓里的婴儿还是宅在家里的大人,真的是多大都适用。

要春捂,那就科学的春捂!记住哦~